{pc:block pos="wap_show_adver"}{/pc}

7月31日,全球华人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盛会——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在南京开幕。大会开幕式揭晓并颁发了世界华人数学家联盟三大奖项:ICCM数学奖、陈省身奖和约翰·科茨国际合作奖(原ICCM国际合作奖),首次颁发ICCM数学贡献奖。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由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香港晨兴集团主席陈启宗于1998年共同发起,每3年举办一次,已举办4届,先后在北京、台北、香港和杭州举行。大会设立并颁发的奖项有:晨兴数学奖、晨兴应用数学奖、陈省身奖、国际合作奖、新世界数学奖和泰康中学生数学奖。

全球华人科学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顶级盛会——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简称ICCM)17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球的7位为世界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数学家荣获有“华人菲尔兹奖”美誉的“晨兴数学奖”。作为大会最重要内容的“晨兴数学奖”17日上午颁发。来自澳洲国立大学数学及应用中心的汪徐家教授以其对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和Hessian测度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贡献,以及对仿射微分几何领域中一组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卓越解决荣获2007年晨兴数学金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全球著名统计学家范剑青教授荣获晨兴应用数学金奖。他将数学有机地运用于统计学的社会实践之中,嫁接起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桥梁。该奖项旨在表彰他在非参数建模及推断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晨兴数学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菲尔兹奖是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该奖项面向45岁以下,在基础数学及拥有数学方面杰出成就的华人数学家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哈佛大学教授、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以及其他8位非华裔的顶级数学家组成,以确保获奖成果的水准和评奖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刘秋菊、季理真、金石、陈俊全、田野等5位科学家分别荣获了晨兴数学银奖,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及海峡两岸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2022年7月8日,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获悉,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简称ICCM)定于7月31日-8月5日在南京举办,届时将首次颁发“ICCM数学贡献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