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lock pos="wap_show_adver"}{/pc}

太平洋褶柔鱼:“飞翔”的旅行者

说到迁徙,大家会想到非洲草原的动物大迁徙,借助迁徙完成生命循环。其实,超过半数的水生游泳生物,都会经历或长或短的“迁徙”,在海洋中的这种迁徙被称为“洄游”。太平洋褶柔鱼,就是一种非常善于超长距离洄游的生物,几乎一生都是“在路上”。

大概是长途洄游比较无聊吧,更重要的是为了躲避水下的天敌,“驴友”太平洋褶柔鱼并不是一直在海中游泳,而是解锁新技能,时不时跃出水面“飞翔”。当它们用喷水产生的助推力跃离水面,借助肉鳍和腕足的滑翔,最远可以“飞”30米。

既要游泳,又要飞翔,忙得不亦乐乎,究竟要去哪里?太平洋褶柔鱼出生在我国台湾以北的东海陆架海域,洄游到达北海道附近的亚极地海域,再逆流返回热带的出生地。目前探明的路径是两条,一条约要跨越1万到1.5万公里,另一条也超5000公里。身长只有一二十厘米,最大不超过30厘米,体重只有300克左右,寿命不到一年的太平洋褶柔鱼,居然可以完成这么遥远的旅程!

太平洋褶柔鱼为什么这么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需要去不同的海域,解决不同的需求。它们要去特定的索饵场捕食、特定的产卵场求偶和繁殖,在育幼场躲避天敌、在越冬场躲避低温,这些区域有时候相距甚远,这就需要通过洄游联通这些区域。

正是因为区域划分如此明确,太平洋褶柔鱼在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和态度也像强迫症一样泾渭分明。在去索饵场的路上,太平洋褶柔鱼通常排队前进,表现得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到达索饵场,就像是饿了3天的人跑进自助餐厅,会非常疯狂地捕食,甚至经常同类相食。一个多月之后,离开索饵场时,它们都不再像来时瘦小的样子,而是个个“膘肥体壮”。当然,前提是能活着离开。

推荐内容